close
2007 年凱達格蘭學校 原住民族研究班第八期戶外教學
司馬庫司─泰雅文化殿堂
一、前言
前幾年我就想參訪新竹神秘的司馬庫斯部落,沒想到本年10月獲凱達格蘭學校錄取為原民班學員,學校安排校外教學的地點就是司馬庫斯部落,真是讓我一償宿願,我趕緊邀內人鳳英一起參加。12月8 日上午九點,凱校的黃宗樂校長伉儷和柳嘉峰主任、黃文怡研究員在台北車站東三門帶著學員大伙上車,有少部分人在竹東或尖石上車和跟上隊伍,全團共47人。
二、司馬庫斯其地其事
司馬庫斯(泰雅語為Smangus,重音在最後音節),是位於台灣新竹縣尖石鄉群山中的一個偏僻的泰雅族部落。從新竹的竹東到部落至少要開車兩個小時以上。早年由於位處深山交通不便,曾被外界戲稱為「黑色部落」,後因當地發現神木群,因而發展觀光事業,現在已成為一個相當重要的遊覽地點。
司馬庫斯族人早期與山谷對面的新光部落等地的另一泰雅支族嘎拿義族(Knazi)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彼此「出草」(獵人頭)的情形屢見不鮮,因此村中一直設有瞭望台作為警告與防禦之用。在日本時代兩族曾經發生一場大型衝突,這場衝突之後,在日本殖民政府政策要求下,司馬庫斯的居民遷往較山下的新樂村拉號部落以及鳥嘴部落等地。
1948年司馬庫斯族人余國進參加附近抬耀部落的基督教聚會,從葉廷昌牧師手日文寫成的約翰福音手冊並帶回司馬庫斯,是基督教傳入當地的開始,自此在多位傳教士的努力下,當地居民多成為基督徒長老教會信徒,1999年並建立了新的教堂。這個教堂,雖是木造,但我看起來是莊嚴而美麗。
當地位處深山,交通不便,直到1979年才有電力供應,而1991年間司馬庫斯神木群的發現開啟當地的觀光業有發展的新契機;當地聯外道路則要到1995年才從修築完成。在此之前,當地居民必須徒步穿越溪谷五個小時(以當地原住民成人的腳程)到相隔一個深邃山谷的新光部落來取得日常生活的物資,小孩子則要花8、9 個小時翻山越領才能到位於對面新光部落的學校,所以從前的小學生常在禮拜一到禮拜五住校。也由於環境的封閉,當地難能可貴地保留了不少泰雅族的語言、傳統生活習俗和風貌。
司馬庫斯位於新竹山區雪山山脈主稜的山腰,面朝塔克金溪溪谷,海拔約1500公尺。目前居民共28戶,153人(選舉人數有六十多人),全為泰雅族人。居民早期主要以農業為主,農產品有小米、水蜜桃、蔬菜、竹筍等,最近又種有「天山雪蓮」。近年來觀光業開始發展,居民轉向以觀光業為主,並且有民宿、餐聽等逐漸設立,但當地居民仍堅持以木材及竹子為建材造新的建築物。
「天山雪蓮」到底是什麼「碗糕」?,根據查考,「天山雪蓮」目前主要產區在新竹縣尖石鄉的原住民部落,約60公頃左右。中部的仁愛鄉、信義鄉原住民地區也有農民種植,面積較為零散。成熟的「天山雪蓮」形狀酷似甘藷,味道像是水梨,甜甜脆脆和涼涼的。前幾年在風景遊樂區銷售價格每台斤上百元,市場價格則約一公斤60至80元。今年因栽培面積與總產量增加,價格降至每公斤50至60元。
經查這種長在地下的水果實際上並非珍貴中藥「天山雪蓮」,而是一種屬於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 Smallanthus sonchifolius ,原產於南美洲的高地,古印加帝國的人稱它為yacon(意思為「神果」)。日本於1985年首先引進琦玉縣栽培,其後又由中國引進栽培。而台灣則由福壽山的榮民輾轉自中國引進試種。由於栽培管理極為粗放,頗為適合新竹尖石鄉涼爽的氣候環境栽培,而成為一種新奇的水果。
三、與部落領袖面對面接觸
依界.蘇隆 頭目和優繞.依將 長老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兩位部落領袖。他們在12月8日下午與本班學員座談座談-「部落的夢想與夢想的部落」,侃侃談及部落的歷史、文化、現狀和願景,末了學員們對他們的提問極為踴躍,可見到座談的成功。
頭目是部落組織的領袖,長老是基督教的牧者,可以感覺到兩人都有愛族人的精神。頭目使用泰雅語說明,長老擔任即席傳譯官,兩人配合無間,講台前側還有Power-Point投射出來的影像及文字作輔助,加上背景音樂,更加深了聽眾的理解。
四、巨木之旅
九日的巨木之旅,在一大早早餐後六點半就出發了。全程五公里,上坡下坡交錯:去程花了近三小時,回程二小時。年高的數棵古木爺爺,讓我感到此為古時徜徉其間的野豬和台灣黑熊的樂土。
我和內人鳳英返抵民宿房間時,都感到腳有些疲憊。
五、意外的神秘谷之旅
原訂下午一點搭遊覽車返北,因為回程近900公尺處坍方,我們只好滯留遊客中心附近。
當地自有的怪手趕快出動去搶修。我和鳳英跟著十多個有興建者花了半個多鐘頭去神秘谷。先前的300多公尺是車路,走來輕鬆,接著的小路是陡坡,走來比去巨木的路還要不易。到達終點,可以俯瞰遠處的瀑布和山澗,和近觀鷹嘴岩。
六、結語
這次凱校的校外教學,對我來說是一次文化的饗宴。
我注意到司馬庫斯的國小分班不是每個年級都有,每班最多也只有3人。聽頭目說,今年六月的國小畢業生只有一人,他當然是第一名,因此抱走一大堆的縣長獎、議長獎、鄉長獎、校長獎等、家長笑得合不攏嘴。
值得注意的是,國小的課程除了國語、數學、自然、社會外,那兒還有族語和英語。此時我聯想到堅持使用族語的頭目,我想這個部落一定可以為泰雅文化的傳承作出極大的貢獻。
陳宗賢完稿於台北2007.12.14
司馬庫司─泰雅文化殿堂
一、前言
前幾年我就想參訪新竹神秘的司馬庫斯部落,沒想到本年10月獲凱達格蘭學校錄取為原民班學員,學校安排校外教學的地點就是司馬庫斯部落,真是讓我一償宿願,我趕緊邀內人鳳英一起參加。12月8 日上午九點,凱校的黃宗樂校長伉儷和柳嘉峰主任、黃文怡研究員在台北車站東三門帶著學員大伙上車,有少部分人在竹東或尖石上車和跟上隊伍,全團共47人。
二、司馬庫斯其地其事
司馬庫斯(泰雅語為Smangus,重音在最後音節),是位於台灣新竹縣尖石鄉群山中的一個偏僻的泰雅族部落。從新竹的竹東到部落至少要開車兩個小時以上。早年由於位處深山交通不便,曾被外界戲稱為「黑色部落」,後因當地發現神木群,因而發展觀光事業,現在已成為一個相當重要的遊覽地點。
司馬庫斯族人早期與山谷對面的新光部落等地的另一泰雅支族嘎拿義族(Knazi)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彼此「出草」(獵人頭)的情形屢見不鮮,因此村中一直設有瞭望台作為警告與防禦之用。在日本時代兩族曾經發生一場大型衝突,這場衝突之後,在日本殖民政府政策要求下,司馬庫斯的居民遷往較山下的新樂村拉號部落以及鳥嘴部落等地。
1948年司馬庫斯族人余國進參加附近抬耀部落的基督教聚會,從葉廷昌牧師手日文寫成的約翰福音手冊並帶回司馬庫斯,是基督教傳入當地的開始,自此在多位傳教士的努力下,當地居民多成為基督徒長老教會信徒,1999年並建立了新的教堂。這個教堂,雖是木造,但我看起來是莊嚴而美麗。
當地位處深山,交通不便,直到1979年才有電力供應,而1991年間司馬庫斯神木群的發現開啟當地的觀光業有發展的新契機;當地聯外道路則要到1995年才從修築完成。在此之前,當地居民必須徒步穿越溪谷五個小時(以當地原住民成人的腳程)到相隔一個深邃山谷的新光部落來取得日常生活的物資,小孩子則要花8、9 個小時翻山越領才能到位於對面新光部落的學校,所以從前的小學生常在禮拜一到禮拜五住校。也由於環境的封閉,當地難能可貴地保留了不少泰雅族的語言、傳統生活習俗和風貌。
司馬庫斯位於新竹山區雪山山脈主稜的山腰,面朝塔克金溪溪谷,海拔約1500公尺。目前居民共28戶,153人(選舉人數有六十多人),全為泰雅族人。居民早期主要以農業為主,農產品有小米、水蜜桃、蔬菜、竹筍等,最近又種有「天山雪蓮」。近年來觀光業開始發展,居民轉向以觀光業為主,並且有民宿、餐聽等逐漸設立,但當地居民仍堅持以木材及竹子為建材造新的建築物。
「天山雪蓮」到底是什麼「碗糕」?,根據查考,「天山雪蓮」目前主要產區在新竹縣尖石鄉的原住民部落,約60公頃左右。中部的仁愛鄉、信義鄉原住民地區也有農民種植,面積較為零散。成熟的「天山雪蓮」形狀酷似甘藷,味道像是水梨,甜甜脆脆和涼涼的。前幾年在風景遊樂區銷售價格每台斤上百元,市場價格則約一公斤60至80元。今年因栽培面積與總產量增加,價格降至每公斤50至60元。
經查這種長在地下的水果實際上並非珍貴中藥「天山雪蓮」,而是一種屬於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 Smallanthus sonchifolius ,原產於南美洲的高地,古印加帝國的人稱它為yacon(意思為「神果」)。日本於1985年首先引進琦玉縣栽培,其後又由中國引進栽培。而台灣則由福壽山的榮民輾轉自中國引進試種。由於栽培管理極為粗放,頗為適合新竹尖石鄉涼爽的氣候環境栽培,而成為一種新奇的水果。
三、與部落領袖面對面接觸
依界.蘇隆 頭目和優繞.依將 長老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兩位部落領袖。他們在12月8日下午與本班學員座談座談-「部落的夢想與夢想的部落」,侃侃談及部落的歷史、文化、現狀和願景,末了學員們對他們的提問極為踴躍,可見到座談的成功。
頭目是部落組織的領袖,長老是基督教的牧者,可以感覺到兩人都有愛族人的精神。頭目使用泰雅語說明,長老擔任即席傳譯官,兩人配合無間,講台前側還有Power-Point投射出來的影像及文字作輔助,加上背景音樂,更加深了聽眾的理解。
四、巨木之旅
九日的巨木之旅,在一大早早餐後六點半就出發了。全程五公里,上坡下坡交錯:去程花了近三小時,回程二小時。年高的數棵古木爺爺,讓我感到此為古時徜徉其間的野豬和台灣黑熊的樂土。
我和內人鳳英返抵民宿房間時,都感到腳有些疲憊。
五、意外的神秘谷之旅
原訂下午一點搭遊覽車返北,因為回程近900公尺處坍方,我們只好滯留遊客中心附近。
當地自有的怪手趕快出動去搶修。我和鳳英跟著十多個有興建者花了半個多鐘頭去神秘谷。先前的300多公尺是車路,走來輕鬆,接著的小路是陡坡,走來比去巨木的路還要不易。到達終點,可以俯瞰遠處的瀑布和山澗,和近觀鷹嘴岩。
六、結語
這次凱校的校外教學,對我來說是一次文化的饗宴。
我注意到司馬庫斯的國小分班不是每個年級都有,每班最多也只有3人。聽頭目說,今年六月的國小畢業生只有一人,他當然是第一名,因此抱走一大堆的縣長獎、議長獎、鄉長獎、校長獎等、家長笑得合不攏嘴。
值得注意的是,國小的課程除了國語、數學、自然、社會外,那兒還有族語和英語。此時我聯想到堅持使用族語的頭目,我想這個部落一定可以為泰雅文化的傳承作出極大的貢獻。
陳宗賢完稿於台北2007.12.14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